护卫舰作为最基础的作战单位,其加点策略直接影响前期发育效率和战斗表现。FG300系列作为新手期通用护卫舰,装甲型建议优先强化护甲与生命值,采用两血两护甲或一血三护甲的经典配比,这种配置能有效承担前排伤害。侦察型护卫舰如赠送的护航艇则需将动力系统拉满,最大化移动速度以适应侦查任务需求。仓储型舰船如721载货型需在完成其他护航舰加点后,集中提升仓储容量与动力性能。
输出型护卫舰的加点逻辑较为统一,刺水母、红宝石等版本强势护航艇应优先激活策略技能,随后依次强化冷却缩减、暴击率、暴击伤害、基础伤害及命中率。普通驱逐舰同样遵循策略>冷却>攻击的优先级,但装甲型需额外注重护甲与生命值的平衡。特殊功能舰如奶船(卫士、苔原等)则需以冷却缩减为核心,辅以锁定效率和命中率提升,策略技能通常不点。
ST59这类平民前排舰船的加点需注意能量抗性>护甲>减命中>生命的顺序,主炮系统建议强化结构属性。输出向改造推荐优先轨道炮与雷火武器,导弹系统因单发伤害收益较低可暂缓。策略技能、冷却缩减、暴击伤害的收益普遍高于基础攻击与命中属性,这种分配方式能兼顾生存与输出能力。
技术值分配需遵循渐进原则,优先解锁关键属性再逐步补全次级强化。护卫舰因技术值获取相对容易,可较早形成完整战斗体系,但要注意避免平均分配导致核心性能不足。每次加点前应明确该舰船在舰队中的具体职责,混编作战时还需考虑各舰船属性间的互补关系。护卫舰加点不存在绝对最优解,需根据实际战斗反馈动态调整。建议保留部分技术值用于应对不同战场环境,后期可通过蓝图研究进一步细化特定方向的强化。装甲与输出属性的平衡是永恒课题,过度偏向任一方向都可能降低舰船的综合效能。